在手机上听歌应该打开音效吗?
在手机上听歌应该打开音效吗?
2012-11-19 19:30

现在有不少手机都以自身的音质为卖点,而随之而生的则是各种各样的让人眼花缭乱的音效,常见的有杜比、SRS以及新兴的beats等,那这些效果对于平时经常用手机听音乐的用户来说,真的有用吗?这些音效又真能“提高”音质吗?

测试环境:

手机:iPhone 5、Galaxy Note II、中兴U985等Android手机。

耳机:定制UE10、VC02、Earpods等。

 

iPhone

对于iPhone来说,自身的音效设置并不算太复杂,但是预设的音效也相当多,例如常见的“Hip Hop”、“R & B”、“Rock”等以曲风为调整标准的音效,当然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如“Treble Booster”、“Treble Reducer”等均衡器选项(以下截图出自iPhone 5,设置→音乐→均衡器)。

听感:虽然选择很多,但是似乎没一个能真正地达到“好听”的水准,大多数均衡器都显得画蛇添足,对声音产生的更多是劣化。当然,对比起以往老款的部分iPod产品的均衡器,iPhone 5的均衡器至少不会爆音,也不会像部分Android手机的音效一样那么“重口味”。但是相对于开音效来说,笔者还是更偏向关闭音效的感觉,建议iPhone用户还是关闭音效为好。

 

Android

相对iPhone略显“单调”的音效来说,Android的音效就显得多姿多彩了,各种音效和专利层出不穷。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音效。

 

这是三星Galaxy Note II的音乐播放界面的音效部分,可以看到预设的音效就有十几种之多,其中还有“低音增强”、“高音增强”和“虚拟7.1声道”等略显夸张的音效,还支持自定义均衡器,在均衡器的功能上Galaxy Note II可以给个满分,但是实际效果又如何呢?

 

低音增强

低音的量提升很多,声音包围感也增强不少,但是声场变得比较怪异,人声也被低频完全掩盖了,总体而言感觉不怎么好。

 

高音增强

高频延伸有一定改善,但是人声变得很尖,齿音也增多了,声音变薄了些,听久了会感觉很累。

 

虚拟7.1声道

这个听名字就知道很不靠谱了。声音变得很散,齿音也变多了,低音下潜小了些。为了营造一种“立体感”,牺牲的东西太多了。

 

Beats

现在很多第三方ROM都会内置了Beats音效和索尼的BRAVIA ENGINE这两大“天皇”来提升自身的声音和显示效果,当然这和原版的效果可能会有一定差距,不过也可以从这里对技术本身的特性略知一二。

听感:和Beats的耳机风格一样,Beats音效的特点也是比较偏下盘且非常重口味,可能对于一些低频控的用户来说这是讨好耳朵,但是从欣赏音乐的角度来看这种音效还是不可取的,现在大部分HTC手机都搭载了这种技术,看样子还会长期合作…

 

杜比音效

杜比则是现在很多手机都会采用的一种音效,尤其是国内不少品牌手机都会搭载这种技术,而这种技术又有什么特点呢?一般杜比音效还会分好几种不同的调音,有的品牌甚至还设有十几种不同的调音风格。

 

下图这种做法就很不可取,只有音乐和电影两种模式,而且不能关闭杜比音效…

 

听感:第一感觉也是低频的增强,低频的量感增强很多,声音包围感也有所提升,但是低频的质感并不是那么好。而且一打开杜比以后音量瞬间显得大了很多,用户切换杜比之前建议先把音量调低。打开杜比以后人声会显得有些干,而且高频会很刺耳,这种充满刺激性的声音笔者个人还是比较难接受(由于不同的调音风格各异,这里只拿默认的杜比音效作讨论。)。

 

总结

总体而言,对于听音乐的用户来说,还是不建议大家打开这些音效,经过这次的听音测试,给笔者最大的感受就是很多音效都是可以加大低频量来迎合“大众口味”,但实际上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是适得其反,这些音效给人的感觉并不是那么讨好,甚至很多音效对人声、声场会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更应该做的应该是提高声音硬素质,而不是一味地强调音效。

 

了解更多新酷炫设备,敬请关注@爱搞机

 

相关链接:

如何让Android手机更顺滑?

爱科普:新手机应该怎么验机?

如何让你的手机更省电?

手机的气压传感器靠谱吗?

爱科普:如何衡量一台手机的性能?

 

分享:
igao7-肥威
编辑
不刷机不超频不折腾会死星人
分享微博 分享微信
爱搞机微信

爱搞机微信

搞机啦微信

搞机啦微信

推荐产品

抱歉,产品库没有您要找的产品

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