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轮曝光,一加手机5带着众多玩家的期待,在6月21日如期发布。作为争议最大的一代一加手机,一加5的争议点集中在提前公布而且广受争议的外观和硬件缩水的主摄,这两个会是此次评测的重点。但作为国产最均衡的旗舰之一,无论好坏,它都会和小米6、华为P10等机器一样,成为2017年国产手机史的重要一环,希望能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一加手机5。
参数
星辰黑 / 月岩灰2色可选,三围154.2 x 74.1 x 7.25 mm,重153g;
5.5英寸Optic AMOLED屏幕,支持DCI-P3色域,屏幕康宁大猩猩5玻璃;
骁龙835,6G+64G/8G+128G(LPDDR4X+UFS 2.1 2-LANE);
后置1600万+2000万双摄。主摄IMX 398,1.12μm,F1.7光圈;长焦IMX350,1.0μm,F2.6,皆无光学防抖,提供EIS电子防抖;
前置IMX371,1600万像素,1.0μm,F2.0光圈,支持电子防抖;
全网通4G+,支持Cat.12网络,双nano-SIM卡槽,不支持拓展;
3300mAh电池,Dash闪充(5V/4A),蓝牙5.0,Codec为WCD9335;
6+64版2999元,8+128G版3499元,6月22日开卖。
一加手机5包装的外观和前代很接近,正面只是简单的品牌logo和数字暗纹,出厂自带高清膜。和一加3一样,包装内的手机“底座”其实也是一个小的收纳盒,里面有说明书和卡针。
其余配件也维持一致,包括5V/4A 20W的Dash闪充充电器和Type-C数据线。这条数据线的线口和其他数据线不同,Dash闪充得有线和充电头同时配合才能工作,用正常的数据线只能5V2A充电,用户得小心保管。
一加手机5有星辰黑和月岩灰两个配色,前面板都是黑色,很简洁。听筒左侧是光线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传感器左侧是前置摄像头,传感器型号是索尼IMX371,1600万像素、1.0μm单位像素尺寸。正面不可按压式指纹识别,表面是氧化锆材质,颜色和面板不太一样,home键左右两侧的多任务和返回按键带微弱背光。
一加手机5是一加首台双摄的手机,背部采用了喷砂工艺,“双C”天线隔断条,看起来没有传统方案这么显眼,可惜的是没有加入微缝的天线条技术。双摄方案采用了1600万+2000万(IMX398+IMX350)的搭配,光圈分别是F1.7和F2.6,另外有两颗LED补光灯。相比前代,主摄的CMOS提升了对焦性能,可惜的是去掉了光学防抖。
手机顶部很干净,这个角度可以看到手机的边框也带有弧度。机身左侧是三段式静音开关和音量键,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机身侧面有一条切边,相对来说会显得硬朗一些。但这条腰线加得有点“生硬”,sim卡槽和其针孔、电源按钮、音量键、都被腰线硬生生地“经过”了,导致sim卡槽的孔、电源按钮、音量键的边缘都有点咯手。
机身右侧是卡槽和电源按键,电源键带有防滑设计。机身底部和一加3的的设计基本一样,从左到右分别是扬声器、Type-C接口、通话麦克风和3.5mm耳机接口。支持快充但是依然使用的是USB2.0。
一加5依然提供芳纶纤维、酸枝、黑檀、砂岩黑四种保护盖,当中砂岩黑版的做工相对要差一些(内侧没有制造商logo,应该是自产的)。
手感:因为侧面多了一条从一加3/3T上延续下来的腰线,要比OPPO R11要咯手。但毕竟背面有弧度,比连外形都“类iPhone”的产品手感要更好,整体手感在同级别产品中也是中等偏上的水准。
指纹识别:速度还是“很一加”,在正面指纹识别方案中属于第一梯队,和vivo、OPPO等产品接近,几乎没有对手,而且同时支持微信和支付宝的指纹支付。
一加5采用5.5英寸的Optic AMOLED屏幕,屏幕驱动芯片(mobile DDI)与OPPO R11和后期的一加3T相同,都为s6e3fa5。这块驱动芯片是支持DCI-P3色域的关键,没有它的早期一加3T,即便系统升级也不会有这个功能(可以在AIDA 64中直接查看面板驱动芯片)。
5.5英寸1080P的P排A屏,观感基本符合大家的预期,也没有到不能用的地步,但颗粒感肯定会有,精细度无法和同级别的小米6、华为P10、魅族PRO 6 Plus(5.7英寸2K的A屏)等产品相比。一加5屏幕的肉眼观感和一加3/3T分别不大,最低亮度比三星Note5、S7等A屏机器要高一些,低亮度在镜头前一样会有A屏常见的闪动斜纹。截稿到6月27日,暂时没有大批量阴阳屏、布光不均、发红等整体品控的问题曝出,我们手上的工程机没出现类似问题。
sRGB模式
DCI-P3模式
一加5的屏幕实测手动亮度最高440尼特,日光下可视性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其余客观参数都表现不错。默认模式下,色温7600K,可以覆盖140.4%的sRGB色域。
sRGB模式下,色温6700K,可以覆盖90.8%的sRGB色域,看起来会偏暖,因色域覆盖不足,色彩会比大家常见的要淡一些。104色平均deltaE为2.2,最大4.7,色准表现出乎预料地好(iPhone 7是1.6,Note5是1.8,S6 edge+是2.6,S7 edge是2.9);
这次重点升级的DCI-P3模式,色温6700K,可以覆盖94.2%的DCI-P3色域。104色平均deltaE为2.3,最大4.8,色准表现也很好。
小结这块A屏,除了色准表现优秀外,其最大优点是它的A屏属性:可视角度优秀,显示黑色几乎不耗电,而且分辨率低,对性能和续航发挥都有好处。坏处是精细度配不上旗舰定位,观感一般。一加5选择sRGB模式会颜色偏淡,除非特意追求还原或喜欢淡雅风格,否则还是建议使用DCI-P3模式,虽然无法准确显示更常见的sRGB色域内容,但观感会更讨好眼球。
一加5搭载基于Android 7.1.1的H2OS 3.5,系统UI和一加3T分别不大,都是高度接近原生系统的风格,默认桌面向原生靠拢,向上滑动触发的应用抽屉,有体感操作、按键自定义等高级功能,有统一风格的负一屏插件。这是极少数没有“系统管家”app的国产ROM,国内需要自启控制、骚扰拦截等功能都融入到常见的设置菜单当中,但各种常见的基础功能都比较齐全。
除了有支持微信和支付宝的指纹支付外,它还没发布就已经支持王者荣耀的高帧率模式,这是小米6、HTC U11、索尼XZ Premium、nubia Z17等骁龙835机型都没有拿到的待遇。云服务也没到部分媒体说得那么不堪,好歹也有联系人、通话记录短信、便签和日历的同步能力。偏小白向的系统才会力求事无巨细地覆盖用户所有的功能需求,机佬或希望清爽的用户估计会更喜欢一加这样的风格。
H2OS 3.5最大的优势是原生系统的审美(是好是坏就见仁见智了)和流畅度。在骁龙835和8G内存加持下,系统无论各种应用安装、开启、多任务切换、列表滑动等都无比流畅。它也是笔者遇到过的使用最流畅的手机(包括应用开启速度、平均帧率和动画),截稿到6月27日都没有之一。
同一颗SoC会因为外围硬件、散热配置和软件调教而影响性能表现。可以预想到的是,现役的6台骁龙835手机,会有较大的性能差距。除了小米6、努比亚 Z17、HTC U11、索尼Xperia XZ Premium和三星Galaxy S8+(G9550)等骁龙835机型,作为对比,我们外加了Kirin960机型中性能表现最好的荣耀V9、以及搭载Exynos 8895的Galaxy S8+(G955N)。具体数据可以戳爱搞机的跑分库,以下为部分节选:
CPU运算性能部分,对比和骁龙835同代的Exynos 8895与Kirin960,Kirin960相对最弱,835和8890互有胜负。而6台晓龙835之间的差距也比较明显:一加5、小米6和努比亚 Z17明显更强,属于第一梯队,一加5的多核性能还刷新了835的记录。第二梯队中,索尼Xperia XZ Premium和三星Galaxy S8+(G9550)的几乎全程包尾,HTC U11稍好,但不同测试波动较大。
GPU部分,骁龙835小胜Exynos8895,是这一代GPU最强的SoC,而Kirin960则完全掉队,被大幅度碾压。在6台骁龙835机器中,努比亚 Z17和小米6依旧是第一梯队,GPU性能还能凌驾在Exynos 8895之上。而努比亚 Z17在高水平高压力的新测试中,都能小胜小米6。第二梯队的一加5、索尼Xperia XZ Premium和HTC U11梯度下降,而GPU只有670MHz的S8+都已经算是第三梯队了。
爱搞机测试机的闪存芯片型号记录表(部分机型的不同批次,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闪存)
除了上一代的一加3T,这里测试的机器搭载的都是UFS 2.1闪存,当中只有荣耀V9使用了F2FS文件系统,其他机器都为EXT4,只有S8+(G9550)和Z17是64G存储,其他都为128G(其他情况相同时,闪存容量越大速度越快)。
闪存性能方面,除了“HTC U11用EXT4作出接近F2FS效果,Z17也能越级小胜部分128G的大容量对手”等意外结果外,一加5的闪存读写性能符合预期,但从前代的F2FS文件系统又变回常见的EXT4,导致随机写入成绩有了明显下降。一加官方表示文件系统的取舍,主要是为了使用高通的一个硬件加密功能。
今年的骁龙835最特殊的地方在于CPU和GPU频率的变动都比较大,虽然高通自己的测试原型机的CPU是1.9GHz+2.46GHz,但量产之后的三星把系统最高频率限定在了2.36GHz,后期出来的HTC U11和小米6,在系统中可以检测到最高频为2.46GHz,但实际只有相机被触发时可以达到最高频。
再往后的努比亚Z17和一加5都放开了频率限制,在应用开启的1-2秒(包括已开应用再次点开),都可以8核全开1.9G+2.46G最高频运行,是可以在日常使用中满血的骁龙835。这种策略有点类似一加3T上的骁龙821,在开启应用这种日常使用中最需要单核性能的瞬间才爆发最高频,可以有效提高应用开启速度,且爆发时间短不会造成大的发热。可以预想到采用这样调教方法的努比亚 Z17和一加5,肯定会是应用开启最快的几部手机之一。
一加5在室温26度环境,平放桌面,8核全开烤机(不同体质的SoC表现会有一定出入),其频率波动很特殊:开始的20秒可以1.9+2.36满频运作,50秒开始出现波动,小核跳动较快,大核基本维持1.8-2.2GHz左右。当中出现的组合很多,包括1.8+2.2;1.2+2.2;1.8+2.0-2.1等。
发热后(50秒满频后),性能输出曲线是非常规律的折线,到了6分钟左右,连功率曲线都出现规律性重复,一直到8分钟都没有出现大变动,这是第一次有手机可以这样自洽地维持性能输出。软件显示最高温达到了89度,最高功率达到了5.25W(比一加3/3T要低5度左右,但只是软件检测与推算,仅供参考)。
此外,比较特殊的是,一加5没有把所有的性能都投入在烤机app中,8核全开烤机时还可以比较流畅地返回桌面。8分半钟烤机后,机身只是“温手-稍微暖手”的级别,频率稳定性一般,但发热控制还不错。
配置:一加5的后置从以前的光学防抖IMX298变成了和OPPO R11类似的1600万+2000万双摄。主摄为索尼IMX 398,1.12μm,F1.7光圈;长焦摄像头传感器为索尼IMX350,1.0μm,F2.6,皆无光学防抖,采用EIS电子防抖;前置为IMX371,1600万像素,1.0μm,F2.0光圈,同样是电子防抖。
主摄的负面因素是光学防抖的丢失,提升点是对焦和光圈(前代为F2.0,一加5进光量提升34%)。但根据以往经验,这样的进光量提升,是无法弥补光学防抖缺失带来的劣化的。
拍照界面与体验:经过小改,比一加3T的直观好用一些,多了双摄相关的变焦、虚化和自定义水印等小功能,专业模式也加入了直观的水平仪、色温、快门、ISO和直方图显示。
除了弱光取景的卡顿比前代稍微严重外,一加5的快门响应、成像速度、HDR/HQ和夜景算法处理速度都有一定提升,也没有以前HQ模式连拍后快门需要等待的小遗憾,是现役拍照体验的第一梯队。取景时的画面对比度、饱和度、清晰度都要优于一加3T,很容易会给人一种拍照更好的错觉。
但一加5没有光学防抖,弱光和HQ模式的成品率都有比较明显的退步。IMX398相对298强化的对焦功能在弱光场景有一定的进步,弱光对焦虽然和全像素双核对焦的S8还有差距,但已经能轻取iPhone了。
参数说明:一加5长焦镜头和iPhone一样,在光线较弱的场景无法触发。但特殊的是:其长焦副摄是在1.6倍变焦时切入;而且被遮挡后,它也会不定时地尝试切换回长焦;副摄切入后,无论变焦倍数多高,样张输出都是2000万像素。
一加5的两个摄像头传感器尺寸都是1/2.8英寸,软件显示焦距分别是4.1和5.5mm,等效24mm和32mm,焦距差在1.3倍左右。两颗摄像头1.3倍的焦距差叠加0.8倍的像素差后,就接近1.6倍了。但一加5的实际广角/取景范围,和等效28mm的一加3T基本一致,这个24mm的等效焦距,估计是系统信息错误。
一加5的长焦摄像头,未能做到和iPhone一样的2倍光学焦距,主要原因可能上为了权衡传感器尺寸和厚度(iPhone只有1/3英寸)。对比iPhone光学长焦,一加5的主要劣势是放大倍数和同距离下的虚化能力(影响人像模式),优势是视野范围/广角更大、同情况下的进光量更多,对防抖要求更低,画质会更好一些。
拍照体验方面,一加和iPhone一样,在快门旁边加了个2倍变焦的按钮,左右滑动可以精细“调焦”,但连续变焦时画面和按钮响应等交互上还有改进空间。
一加5的虚化模式,表现稍弱于OPPO R11,属于同代中可用度比较高的了 ,足够发朋友圈,但“抠图能力”和虚化自然度iPhone还有距离(iPhone的长焦摄像头在光线变弱之后,噪点确实感人……)
超远景2倍长焦辨析力对比1
超远景2倍长焦辨析力对比2
虽然需要算法积累的人像模式还有一段路要走,但长焦镜头+2000万像素传感器+锐化算法,一加5的极限辨析力,轻松压倒iPhone那只有1200万像素的真·2倍长焦。虽然白平衡还有小问题,但白天场景效果拔群。
白天HQ模式对比
弱光HQ模式对比
弱光HQ模式放大
一加5也保留了特色的HQ模式,官方的解释是“像素优选”技术,光线较好的情况下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底噪,对辨析力和细节观感都有提升。可能是固件还没完全优化好,一加5的HQ模式出现局部模糊的几率比一加3/3T要大一些(Pixel的HDR+有时也会有局部合成模糊的问题)。
而弱光场景,对比自动的夜景降噪,HQ模式反而会显得细节噪点更多,但ISO更低、辨析力保留完整,且现在多张连拍也不再有等待画面,不会影响拍照体验,建议长期开启。如果你发现手上的一加手机拍照不如媒体说的那么强,请检查一下HQ模式是否开启(下方样张统一采用HQ模式)。
日间超远景
日间超远景中央放大
日间超远景中央下方放大
室内灯光场景1
室内灯光场景中央放大2
室内灯光场景中央放大2
室外灯光场景1中央放大
室外灯光场景2中央放大
弱光场景1
弱光场景1中央放大
弱光场景2
弱光场景2中央放大
极弱光场景
极弱光场景中央放大
我们爱搞机会在之后的详细拍照对比再深入对比一加5、一加3T和Galaxy S8、iPhone 7 Plus等旗舰的差别,敬请关注。单机评测因篇幅有限,这里采用部分节选样张对比。
一加5的实际成片表现略好于预期,白平衡和测光都比前代稍准,色彩饱和度和对比度更高,更讨好眼球。但毕竟是连光学防抖都没有的机器,我们也不能要求太多。一加5即便灯光场景能做到小输一加3T的程度,噪点控制可圈可点,但光线稍微差一点就会被大像素方案的S8与iPhone抛离。
在灯光和弱光场景这种“高像素+光学防抖”方案优势最大的场合,一加5和一加3T一比,就显得非常尴尬了。一加5和一加3T的主要弱处是小像素(特指单位像素尺寸)方案固有的极弱光吃力。
虽然加入了虚化和长焦双摄,但一加5的整体拍照水平还是退步了,而且退步最明显的还是用户最常用的灯光场景。实际样张很残酷地告诉大家,在一加上,即便一加5用着有小提升的传感器,进光量提升34%,但大光圈方案还是输给了用着老传感器+光学防抖的一加3/3T,而且还输不少。如果说放弃光学防抖,是为了加入虚化和长焦双摄这些还不成熟的功能,那确实是得不偿失了。题外话,数毛党只能为双摄过渡期的集体拍照倒退感到无奈了。
一加5搭载3300mAh电池,经过了30分钟大型游戏(NBA 2K15),各30分钟的wifi和4G上网和30分钟本地视频播放,共2个小时的续航测试后,剩余电量79%。
这里顺带提一下看续航表的科普:每家评测机构的续航测试,都有不同测试环境(最核心是屏幕亮度)、项目时长和比例的差异,无法直接比较,而续航测试表最核心的还是内部比较和耗电项目比例。同一个机构的内部数据比较,可以知道它在同代和跨代产品之间的续航水平,而耗电项目可以知道其什么类型的使用场景最耗电/省电。
以一加5为例:它续航表现不错,属于今年骁龙835机型的正常水平,续航比前代骁龙820/821和Kirin960平台等产品都要好一些。要注意的是,这里只是2小时的测试,随着使用强度增大,差距还会更大。而耗电比例上,它的视频耗电和wifi上网耗电比例接近(一般IPS屏幕的机器,视频耗电都会比网页浏览高。因为网页浏览的静态画面较多,对于有自刷新/局部刷新功能的屏幕,网页浏览会比视频省电),在4G网页中一般都会比wifi网页浏览多1%耗电(4G更耗电),游戏耗电也没有像三星和PRO 6 Plus那样异常偏少(要不就是游戏限频,要不就是性能溢出太多),是很正常的耗电表现。
高通快充充电头,只能使用5V 2A充电,实际功率5V 1.4A,9W左右,用户确实得保管好Dash闪充的快充头和原装数据线……
原装快充头,5V 4A输出,实际4.5V 3.6A,16.5W左右,比预想中还要低
一加5虽然充电功率不高,但充电速度对比一加3T还要稍微快一点,整体速度在锤子M1L和小米6之间,充满需要1小时20分,表现优秀。虽然Dash/VOOC方案已经没有当年那么惊艳了,但这个低压快充方案,在充电时的发热控制优秀,全力充电时机身也只是温手的级别。
发热方面,经过20分钟的NBA 2K15之后,机器正面最高温出现在听筒下侧,为40.6度左右;背面最高温出现在摄像头下方,为39.4度左右,摸上手稍微暖手,表现正常。
分点小概括:
外观方面向来是见仁见智,手感中上,做工优秀;
屏幕多了DCI-P3模式,素质稍有提升,色准表现出色;
系统功能变化不大,流畅度无可挑剔;
性能上是多核表现最好的骁龙835,单核成绩也仅次于努比亚Z17,只是GPU调控稍显保守;
双摄的2倍“变焦”辨析力出色,虚化模式可用度可以接受,但抠图能力有待提升;
主摄白平衡稍有提升,但光学防抖缺失,从灯光场景开始就开始变得吃力,明显不如前代;
续航和充电表现优秀,和前代分别不大。
一加5的负面比前代多不少:一出来就是外观撞车、然后就是外媒对跑分白名单(这在国内已经是行规了)的批评、再之后来了个真假2倍变焦(实际光变+像素差只能达到1.6倍)、跟着又来了wifi断流(截稿时已修复)。但大家的心理落差主要还是来自和一加3/3T的对比。外在看,是因为一加3T的性价比和拍照放在现在依旧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实质是一加5除去SoC外,确实缺乏实质性的提升。
笔者甚至觉得,即便单纯给一加3T换个骁龙835,大家的舆论或许还会好一点。当然,这招在一加3T上已经用过了(打脸)。虽然我们爱搞机在一加3评测中,对其性价比、流畅度和拍照都给出过高度评价,那是一部又快、拍照又好、性价比又高的良心旗舰,而一加5貌似就剩下快了。抛开感情因素独立来说,即便是售价提升了,一加5还是一部表现可圈可点的国产旗舰。
关注我们的微博@爱搞机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爱搞机(playphone)
当然,也关注我们的哔哩哔哩账号:爱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