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智能可穿戴设备井喷式发展的年代,连小孩子也都装备上了各种高科技产品,不少家长会买智能手表给孩子佩戴。但如今市面上的智能手表、手环类产品多的让人眼花缭乱,功能更是纷繁复杂,让消费者着实不知道如何选择。笔者认为一个产品能卖的好,除了要能抓住市场中的机会,最重要的是要能切中消费者的痛点,知道消费者想要什么。
对于家长而言,最关心的肯定是小孩子的安全问题,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安快乐的成长。而这款360儿童卫士3代就可以帮助父母时刻掌握孩子的行踪并与之取得联系。对于孩子来说,360儿童卫士就是一款功能简单,操作方便的手表,上学佩戴也不会影响学习。具体怎么样,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外观
360儿童卫士的包装盒没有使用电子产品常用的提取式纸盒,而是采用了透明塑料材质,因为目标用户是小孩子,所以透明的能直接看到产品外观的包装盒更加合适。
盒子底部印有功能介绍及包装内容
打开盒盖,可以看到360儿童卫士被嵌在一块固定用的海绵当中放在最上方,电源适配器,充电线,螺丝刀及螺丝和说明书保修卡等文件被放在手表下面。
360儿童卫士以蓝色为主色,表盘侧面加入的一圈白色使之看起来不那么单调;屏幕为一块128*128分辨率的OLED高清护眼屏,可视范围达到176°;屏幕下方是麦克风;柔软的硅胶表带上印有卡通图案,十分可爱。
表扣为金属材质,相较于塑料表扣更加结实耐用。
蓝色的手表很适合小男孩儿佩戴。
360儿童卫士的充电方式为磁吸接触式,手表和充电线上的金属触点通过磁性相连接;手表背面的四角有四颗螺丝,放入的sim卡后通过螺丝加以固定,配件中除了螺丝刀,还附赠了四颗备用螺丝。
需要注意的是360儿童卫士的充电电流为550mA,尽量不要使用手机的插头对其进行充电。
手表左侧为扬声器,右侧有两个实体按键,用于拨打电话、发送语音及SOS等功能。
360儿童卫士需要插sim卡使用,将背盖后打开,我们可以看到电池和sim卡槽。360儿童卫士3代配备了一块520mAh的锂电池,相较于上代产品有了一定的提升,续航可以达到5天。电池旁边四根竖起的金属触头用于连接屏幕部分给其供电。
360儿童卫士所使用的是micro sim卡,而现在手机大部分用的都是nano sim卡,如果想换到手表中使用还需配合卡套。
360儿童卫士附带的纸质文件不少,其中除了常规的说明书、保修卡等,还有一封给童爸童妈的信,读来能让人感觉到360团队满满的诚意。
使用体验
长按右侧下方的白色按键即可开机,手表出厂时所剩电量不多,先充一会儿电。
手表在没有与监护人手机配对时,可以当做普通手表使用。
按右侧上方银色按键可以调出一个二维码,扫码后便可下载配套APP;同时这个二维码也是这个手表的“身份证”,用于和手机APP配对。
下载好APP后,登录360账号,扫手表上的二维码后即可与之完成配对,之后需选择监护人身份并输入孩子的一些年龄、体征数据;若是孩子不幸走失,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信息,可以帮助家长更快速有效的找到孩子。
配对完成后便可以和手表进行语音、信息、表情、电话等消息,手表收到后可直接显示在屏幕上。由于手表走的是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所以使用前需要开通流量包。
摁手表右侧上方银色按键,即可调出“家庭群”及联系人,和QQ的群聊和私聊类似,十分方便。
选定联系人后长按上键,即可拨出电话。
在接到电话时,按上键即可接听,下键为拒接。
360儿童卫士还可以添加其他手表为朋友,在这个界面手表会发出语音提示“把两块手表靠在一起,短按其中一块手表的上按键,就可以交朋友啦”
360儿童卫士配备了GPS、WiFi、基站、重力感应四重定位方式,信号接受天线环绕手表一圈,保证了稳定性。只要手表处于开机状态,便可以在APP中可以实时定位手表,查看孩子当前的位置。笔者开车实验了一下,定位的准确度和刷新速率还是很不错的。
在手表管理界面可以查看到手表的信息,并为其更新固件;同时还可以管理手表的通讯录联系人,设置闹钟及安全区域,查看花费和行走补数,并对其远程关机。在手表设置中家长可以设定“上课时段”,在这段时间内手表不能够进行聊天及通话,可以帮助孩子认真学习,防止分心。
“寻找宝宝”是这个APP中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如果孩子不幸走失,赶快在这里发布寻找信息,同城的宝爸宝妈们看到了,肯定能为找到孩子增添一分希望。
总结
总的来说这是一款很适合小朋友佩戴的智能手表,笔者家中的小孩拿到它之后便爱不释手~~
360儿童卫士3代操作简单、定位准确、续航能力强、外观也是十分漂亮;除了接打电话,还可以通过网络接收发送语音;APP的功能很全面,在孩子上课期间,父母设定时间段后即可关闭手表的通讯功能,可以保证孩子认真听讲;戴上手表出去玩,实时掌握孩子的位置,父母不用再担心了!
360儿童卫士3代可以有效帮助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但在我们接受各种智能设备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多和孩子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同时要对其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