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科技圈可谓是掀起了一股可穿戴智能设备的风潮,各家厂商分别推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产品。“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一款与众不同的智能手表,主要从外观、材质、做工和佩戴几个角度出发,谈谈这款 inWatch Fusion 的使用体验。
inWatch Fusion 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从包装的风格上就霸气侧漏,完全和其他智能产品划开了界限啊。与其说它是一款智能穿戴产品,不如说它就是一块智能化了的经典款手表。包装下方还有“AWISH COLLECTION”和“Made with SWAROVSKI ZIRCONIA”的字样,查了一下,是一个珠宝品牌,用施华洛世奇锆石打造。难怪 inWatch Fusion 这壕气逼人,出身就不简单啊。
拆惯了手机盒,第一次看到这样包装的 inWatch Fusion 我也是吓尿了好吗,灰色天鹅绒布料的内胆,这明明就是高档手表珠宝奢侈品的逼格好吗。
盒子左边是主角 inWatch Fusion 手表,右边是一根草绳……哦不,是一根手链。
然后好奇的我上了 inWatch 的官网看了一下。
一条手链敢卖699,也是醉了。
整个包装非常漂亮、精致,加上珠宝品牌和施华洛世奇标签。inWatch Fusion 自身的定位也就当然不是普通的电子产品这么简单了。
拿出手表,指针已经开始走动了。inWatch Fusion 采用的是石英机芯,这款名为 Ronda 763 系列的指针式机芯也被用于各种高端品牌的石英表中。
盒子下层,有说明书、保修卡和一个用于打开后壳更换电池的工具。
这个工具是纯金属打造,分量非常足,这让我不得不想起罗永浩的锤子T1附赠的那个“精致的螺丝刀”。而 inWatch Fusion 的附赠的这个工具,只能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工具是用来更换电池的,所以包装中也额外赠送了一颗电池。
需要说明的是,inWatch Fusion 内置有两块电池,一款专门给石英机芯供电,基本不需要更换;另一块则专门给各种智能传感器、背光灯供电,官方称续航时间可以达到3-6个月,且额外赠送一颗电池。不可不说,这种思路在智能产品里面是非常罕见的,免去了充电的烦恼,inWatch Fusion 反而显得比所谓的“智能产品”更加智能。
inWatch Fusion 外观非常漂亮、精致。
表盘直径41mm,厚度11mm,和经典手表的外观基本一致。
表盘内设计简洁,12个整点分别镶嵌有12颗施华洛世奇锆石,3点方向为蓝色,其余为白色,同时,秒针也设计为蓝色。
inWatch Fusion 保留了表冠的设计,由于采用石英机芯,需要手动调节指针的位置,这一点,我以为可以更加智能。显然,是我想多了。表盘玻璃略高于金属表壳,不知道是原本设计如此还是装配公差导致,总之难免会让人担心划伤表盘玻璃。
背部也是全钢结构,非常结实,并且打磨出了细致的纹理。可惜磨损无法避免的,才戴几天就已经有相当多的划痕了。在这个位置也标注了许多信息,比如“ALL STAINLESS STEEL”全不锈钢打造、“WATER RESISTANT 30M”30米防水级别。
inWatch Fusion 也采用了手工缝制的皮质表带,与精心打造的表盘相得益彰,但做工不是特别好。
拆卸表带非常方便,也为表带的更换带来的便利。
当然,作为一款“智能手表”,除了经典的外观设计和精湛的制造工艺,inWatch Fusion 也具有基本的智能功能:记步和睡眠监测、短信和来电提醒。
而除了利用手机端的APP,inWatch Fusion 在设备上唯一可以达成的交互方式就应该是这一圈指示灯了。双击表盘玻璃或者振动手表就可以显示当前的运动情况(实际上我依然没有弄清楚到底怎么弄出来),从4点方向的那一颗开始,亮灯的数量表示运动量的多少,达到100%则全亮(3点方向没有指示灯)。
戴在手腕上,inWatch Fusion 像一块普通的石英表,你很难把它与“智能手表”联系在一起。但是,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款出色的智能产品。精准的高端定位和精湛的制造工艺,化繁为简的智能化手段,会让处在智能产品严重同质化时代的消费者真正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智能产品”。或许 inWatch Fusion 不是唯一的答案,但它让我看到了一种在经典与潮流之间把握的恰到好处。
inWatch Fusion 有两种颜色可以选择,黑色款比较年轻和时尚,而金色款的可能更加适合长期出入各种高端场合的商务人士和女性用户。
inWatch Fusion 的产品定位和外观设计均不适合学生及年轻人,然而他们才是智能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真正玩儿表的高端人士也很难放下身段尝试一款“智能手表”,即使它被贴上了再多的华丽标签。
所以,inWatch Fusion 这种“逆潮流”设计的智能手表究竟能否取得市场上的成功,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