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收到智能秤中奖信息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人生啊,这不是胖子的专利么?!我很瘦的好么!我只是怕小伙伴们孤单,特地陪他们报名而已,结果不小心中奖了,哈哈哈。
于是乎,收到智能秤的那一刻,一直在琢磨如何下手完成体验报告,简直到了头脑风暴级别,越是功能简单的产品反而越难写,估计除了拆机有点创意之外,其它都趋于平庸。
隆重暴露雷锋网的简易包装,基本上无法满足防震防摔防挤压的要求,哈哈哈。
反面包装有详细的功能说明,注意哦,利用图文并茂而非纯文字,简单易懂。
神秘面纱终于揭开,是白色的,脑海中马上浮现的就是易脏,因为经常脚踩。
修大师,号称可以呼叫专属的维修工程师,售后服务不错,创意也不错。只是价值几十元的产品,消费者也懒得花钱折腾,感觉可有可无的售后服务。
重点在于专配的电池,带有云麦的logo,细节做得挺到位。
赤裸裸地亮相,防滑的磨砂表面,够大的液晶屏幕,4个银色圆形金属电极触点。
测量范围是6~300斤,基本上涵盖了刚出生的婴儿到成人。我好奇的是,要是超过300斤,智能秤是直接被破坏,还是只是读数失灵而已。
金属触点稍微凸起2mm左右,有人提议做成平整更美观,其实凸起只是为了全面接触脚面而已,以便获取更加精确的数据。
号称精确度是0.1斤,然而搭载0.344斤的黄道益居然没有任何反应,很是无语。
人站在智能秤上,液晶显示屏上的体重数字最多停留20S就熄灭了,这是为了启动省电模式么,为什么不等到人离开之后再熄灭呢?!
另外,智能秤唯一能显示的只有体重这个指标,其余所有指标只能通过手机下载“好轻APP"来读取,非常依赖智能手机。离开智能手机的话,顶多是个精确度不高的普通秤。我想要表达的是,其实智能秤本身应该具备显示其它指标的功能,这样才能获取更多关注身体健康却又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群了。
连接APP之后,能测试到肌肉率、体脂率、水分、蛋白质、内脏脂肪、骨量、基础代谢率、身体年龄等8项身体指标,只是在体验体重的精确度之后,我已经无力吐槽这些数据的靠谱度了。
我想要强调的是,要想玩转"智能",智能秤应该根据最终的测量数据来提供锻炼身体和合理饮食的建议,以及定期到医院体检的提醒。
总而言之,这么低的价格,这么高的要求,真是难为苦逼的工程师了,将就着用呗.
抱歉,产品库没有您要找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