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用户的移动存储介质从软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延续着,虽然这些存储设备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存在着存储隐私安全的隐患。随着数字化信息建设飞速发展,为了用户安全的第三方加密产品层出不穷,有通过电脑APP控制的加密U盘;也有通过在U自身输入密码绝所的U盘;更有针对手机安全的黑令牌等。这些产品无外乎都是保障用户数据安全,但是由于停留在数字保护层面还是存在破解的风险。本次笔者有幸获得这款魔力云盾体验机会,该产品通过内置wifi方式建立安全桥梁,采用指纹识别方式保护用户信息安全。
▲产品在外包装上没有太大亮点,正面外壳上仅印有缩写MLkey等字样。背面下方详细印制了产品名称,安全保护信息与功能介绍。除此之外还用贴纸大字印刷了产品mac地址以及内置wifi账号密码(个人觉得作为安全软件如此张扬保护信息是否不妥,如果内置wifi这道关可以轻易知晓其不对外人可以轻易进入内网)
▲对于产品配件也非常简约,包装内层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放置的是魔力云盾主机,下层是说明书与数据线
▲数据线为一转二设计,除了默认的Micro usb接口之外,还可以通过头套方式转换为苹果6接口
▲而包裹数据线的硬纸板上面简要的印制了产品使用的操作步骤,APP下载二维码,以及产品运行指示说明等信息
▲产品正面部分设有一个指纹识别扫描装置,用户通过由上向下移动指头即可完成扫描验证。
▲在产品背部光滑的右上角印有产品官方网址,产品的左右两侧同样采用两片光滑的银灰色塑料盖板封闭。
▲而在底部的Mirco usb接口用户日常设备充电之用
▲位于顶部两个资料按键管理日常设备开机,充电指示灯等效用
由于产品自身不具备外部连接功能,一切数据传输还需要使用智能端接收指令完成。通过APP与云盾之间的安全验证,实现数据的安全存取。
▲首次执行APP时可以看到滑动展示的向导界面,通过图文方式清晰了解设备的四大职能。
▲正式进入界面用户需要完成四部登录指令;首先根据外壳提示信息完成内部wifi连接,随后APP会提醒用户扫描输入指纹信息(为了验证准确性用户需要重复刷入操作5次方可完成识别),最后一步避免指纹识别失败设立了数字口令。
▲当一切就绪以后用户即可进入程序,虽然设备为16GB但实际可供使用空间约为13.9GB,用户通过上传下载的方式将数据备份到云盾中;并且在备份/还原模式下可以实现数据文件加密/解密操作;如果你拥有大量不同性质的账号密码,可以放心的将其输入到密码库中,相对于文件管理密码库需要认证方可查看。
▲通过云盾扫描指纹后即可进入到账号管理,这里提供了网站、网游、银行等不同类型的账号密码管理;有助于日常用户信息资源安全管理。
▲为了能快速分类管理穿上的文件,云盾对上传文件进行分类,主要选择对应的类型上传文件即可自动被归置到对应的云盾管理目录中;避免传统的统一上传二次整理的不便。
▲由于上传到云盾的文件并不会自动被加密,在成功进入云盾中用户还需进入备份/还原栏目下对需要加密的文件单独操作一次。当文件被加密以后,如需要查看文件内容,软件会在打开时提示指纹扫描验证。
▲由于云盾采用内置wifi连接方式,所以用户在连接内置wifi时无法实现外网访问;此时用户可以进到我→一键上网模式下,添加外部wifi进入云盾数据库中即可实现wifi中继访问(PS:隐藏SSID网络不支持)。
▲在我→安全设置中用户可以根据使用需要增加指纹识别数量,最大可以支持3枚指纹;并且还可以设置是否支持指纹与密码双重保护,以及异常登录日志等。
对于魔力云盾这款产品,它打破了人们传统产品安全保护意识。将生物特征识别、数据加密和无线传输等技术第一次应用在民用级设备上,实现本地与云端双重安全保障。不但外观小巧便于随身携带,还可在任何地方快速建立通信网络,通过手指在魔力云盾上轻轻滑动快速安全实现身份验证,避免密码泄漏风险。安全便捷的隐私保护锁,让用户数据享受军事级别的保护。
产品的改进建议:
1、作为一款安全产品将设备内置wifi密码保护在外壳上显得考虑不周,建议将这些信息置于包装内部说明上杜绝隐患。
2、由于内置wifi信息无法修改,假若内置wifi被黑客掌握,即可进入内网环境下实现破解。建议支持内置支持内置wifi自定义功能,或是隐藏SSID功能。
3、一键上网功能虽然可以通过中继第三方wifi实现外网访问,但在实际测试中发现无法支持“隐藏SSID”的无线网络。
4、在上传模式中增加普通上传与加密上传选项,省去上传后用户二次选择加密被上传文件操作。
5、由于设备较小,为避免丢失建议增加防丢提醒。避免加密设备丢失,对自身数据造成损失。
6、设备充电较慢,持续使用续航仅为4个半小时左右。
7、用户许解密方可查看文件,但是解密后文件用户查看完还需手动删除;建议设置临时查看解密模式,用户在查看过加密文件自动删除被解密的文件。保障用户因个人忘记导致信息泄漏。